'
百日草(植物學大辭典),火氈花(東北),魚尾菊(廣州),節節高(上海),步步登高(北京)
Zinnia elegans Jacq., Coll. Bot. 3: 152, 1789; DC., Prodr. 5: 536, 1836; Hegi., Ill. Fl. 6. 1: 527. 1928; Diels in Engl., Bot. Jahrb. 29: 612, 1900; Bailey, L. H. Stand. Cyclop. Hort. 3545, 1912; Hsia,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1: 69, 1939; 侯寬昭等, 廣州植物志 543. 1956; 裴鑒等, 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761. 圖1225. 1959. Torres, Brittonia 15: 15, 1963;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22, 1-2: 39, 1969.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長硬毛。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徑5-6.5厘米,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毫米,內層長約10毫米,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長柔毛。管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毫米,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頂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毫米,寬3.5-4毫米,極扁,被疏毛,頂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百日草(植物學大辭典),火氈花(東北),魚尾菊(廣州),節節高(上海),步步登高(北京)
Zinnia elegans Jacq., Coll. Bot. 3: 152, 1789; DC., Prodr. 5: 536, 1836; Hegi., Ill. Fl. 6. 1: 527. 1928; Diels in Engl., Bot. Jahrb. 29: 612, 1900; Bailey, L. H. Stand. Cyclop. Hort. 3545, 1912; Hsia,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1: 69, 1939; 侯寬昭等, 廣州植物志 543. 1956; 裴鑒等, 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761. 圖1225. 1959. Torres, Brittonia 15: 15, 1963;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22, 1-2: 39, 1969.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長硬毛。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徑5-6.5厘米,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毫米,內層長約10毫米,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長柔毛。管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毫米,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頂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毫米,寬3.5-4毫米,極扁,被疏毛,頂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喜光、喜溫,較喜濕潤,又能耐一定干旱,性強健,栽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土壤瘠薄,過于干旱,將直接影響花朵的數量、花色、花徑大小。用于規模化商品生產的百日草盆栽一般采用種子繁殖,偶有生產者為降低生產成本,采用扦插繁殖,但質量上達不到一定的要求。應用于生產的主要品種有大花重瓣型“夢境”、“短枝”;多花單瓣型“一流金”、“水晶”、“恒星”等;中花單瓣“豐盛”等系列。其可選顏色有紅色、玫紅、粉紅、黃色、白色、橙色等。百日草各品種之間高度雖有差異,但一般均控制在20-30cm之間。既適合于花壇、花境中使用,在藝術擺花中也是一種極好的材料。
播種育苗:百日草每克種子大花型在125粒左右,中花型在300粒左右,多花型在1500粒左右。用量最大的是在國慶節期間的花壇、擺花、花鏡中。播種時間一般控制在6-7月為宜,也有進行秋播試種的,但因氣溫等因素影響,對花色和株形均有一定影響,所以一般不采用秋播。播種介質采用較為疏松的人工介質,可采用床播、盤播,有條件的也可采用穴盤育苗,介質要求pH值為5.8-6.2,EC值為0.75 ,經消毒處理后,播種介質保持22-24℃,3-5天即出苗。
第一階段:播種后3天,胚根展出,介質濕潤程度應相對干燥一點,過于濕潤,容易造成種子腐爛。但在此階段保持種子四周的濕潤和充足的氧分非常重要,所以播種后覆蓋一層薄的粗片蛭石或疏松的壟糠灰非常有利于種子發芽,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進行敞開式育苗的,必須加蓋遮蔭網,保證濕度、降低溫度(在發芽室環境下進行播種的,可給予適當補光)。此階段不需要施肥。
第二階段:保持土壤相對濕潤,不能過濕、也不能過干,過濕容易引起病害,過干會導致種苗萎蔫。此時主根長至1-2cm,子葉展開,開始長出第一對真葉,小苗可逐步見光。可開始施肥,一般采用0.05%的尿素或50ppm20-10-20的水溶性肥料,N素能促進營養生長。
第三階段:種苗進入快速生長期,應加強水分管理,進行從干到濕再到干的循環過程,這樣有利于幼苗的根系生長,也能避免徒長,此階段應注意病蟲害防治,可適當追施0.1%的尿素或復合肥,復合肥種類可使用N-P-K比例為15-15-15(或根據市場供應情況,N、K含量可以稍高一些,P含量可偏低)。條件許可,介質和環境溫度適當降低至20℃左右,但在床播保護地條件下進行播種,很難進行溫度控制,此階段又需要全光照環境,否則容易引起小苗徒長。根據苗期長勢,適當控制水分。注意大環境的通風,以防止病害產生。每隔一周左右噴施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若在此階段出現徒長,應馬上噴B9以控制高度。
第四階段:根系已完好形成,有3對真葉時,出現徒長,應立即噴施B9控制高度,溫度、濕度要求同第三階段,經過煉苗階段,準備移栽上盆。
移植/上盆:穴盤育苗的,有2-對真葉時,即可移植上盆;盤播、床播的,在3-4對真葉時也可直接上盆。根據植株高度、株徑要求,一般采用12×13的營養缽上盆,可一次到位,不用再進行換盆。穴盤苗根系損壞少,移植容易成活;敞開式育苗的,起苗時應盡量多帶泥,移植時間選擇在傍晚或陰天進行,以提高成活率。
光照調節:百日草為陽性植物,生長和開花均要求陽光充足,陽光不足容易產生莖節徒長,影響觀賞效果。上盆后的整個生長期不需要遮蔭。
溫度調控:百日草雖喜溫,但在夏季酷熱條件下,生長勢稍弱,開花效果不理想,生長開花的最適溫度為15-20℃
百日草播種日期控制在夏季,以準備國慶節的用花,生長期間若遇35℃以上高溫一般不會影響生長。
栽培管理:遇梅雨季節,雨水過多,容易造成節間伸長過快,應注意排除積水,適當時候噴施B9,
夏季久晴少雨,過于干燥,容易造成生長勢減弱,影響花色,此時應注意水肥管理。整個生長期間,適當控水,盆土間干間濕有利于根系發育和高度控制。盆栽施肥一般間隔7-10天一次,視生長情況,可進行追肥,0.2%的尿素和復合肥間隔使用,一個月后停施尿素。開花后視生長情況,可適當延長復合肥的追施時間間隔。因百日草的側枝具有頂生著蕾開花習性,若不控制自然生長,著花部位會越來越高,影響株形美觀,移栽前后適時摘心,控制株形。摘心一般保留2-3對真葉。百日草可以修剪,但修剪后長勢較差,一般不采用此法。
病蟲害:百日草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生長期青枯病、莖腐病、葉斑病;蟲害主要有:夜蛾、紅蜘蛛、菜青蟲等。
出圃質量:生產采用13cm的營養缽,在第一朵花露色至盛花前即可出圃,冠幅一般應在20-25cm之間,株形飽滿、開花整齊、一致。
百日草秧苗在生長后期非常容易徒長,為防止徒長,一是適當降低溫度,加大通風量;二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面積,加大株行距;三是摘心,促進腋芽生長。一般在株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留下2-4對真葉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開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長至3厘米左右時噴矮化劑。不徒長的苗露地栽培,如果為了限制高度也要摘心。定植前5-7天放大風煉苗以適應露地環境條件。
百日草可采取調控日照長度的方法調控花期。因它是相對的短日照植物,日照長于14小時,開花推遲,播種到開花需70天,且舌狀花多;日照短于12小時,則開花提前,播種到開花只需60天,但以管狀花較多。另外,也可通過調整播種期和摘心時間來控制開花期
'